隨著生活環境及習慣的改變,扁平足人口有增加的趨勢,許多家長最常問:「扁平足需要矯正嗎? 造成扁平足的原因? 」 若是你或孩子有曾經足部不適,那你一定要往下更認識扁平足,因為足部結構異常,最常見的足型屬扁平足或低足弓最為大宗。 以下會針對扁平足為您一一解答: 扁平足需要矯正嗎? 造成扁平足的原因? 扁平足如何自我檢測? 扁平足如何訓練? 扁平足如何穿鞋? 扁平足的併發症是甚麼? 內側足供過低,甚至是塌陷,稱之為 扁平足 。 腳為人體最複雜的結構之一,由26塊骨骼、57個可動或微動關節、108條韌帶及32條肌肉組成,並形成三個縱橫弓與一個假性小橫弓,來提供穩定度及活動度,使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的負荷。若是足部為扁平足,對於整個足部穩定度及活動度會會下降,扁平足會使站立、跑步、跳躍時,承受全身重量之負荷變大,扁平足型在足部的支撐、伸縮、扭曲、彈跳、吸震及摩擦等功能效用都會下降,尤其是『內縱足弓』,它在人體行走或跑步時,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並吸收地面之反作用力,以適應各種地形達到吸震的效果,就好像是足底的避震彈簧,人體地基的避震器一樣。 在幼兒的足部發育過程中,會有一些正常的發育過程被視為異常的現象,例如:零到二歲時雙腳會呈現O形腿,二到四歲時又會變成X形腿,到五至七歲時會回歸正常,最晚約八至十歲時腳的骨骼會復原定形完全變直,足弓也會在二至三歲時大致長成。如果站立時內側足底仍是扁平,表示其舟狀骨向下移位,造成內側足弓的塌陷,踏地時內側足弓消失,那就是所謂的『扁平足』,也是俗稱的「鴨母蹄」。 零到二歲時雙腳會呈現O形腿 二到四歲時又會變成X形腿 扁平足形成的原因 先天性扁平足 1、先天性跗骨黏合或附生舟狀骨: 有些小朋友先天有跗骨黏合的現象,最常見是踵骨和距骨的黏合,此種黏合會造成「僵硬型扁平足」。 2、先天性韌帶鬆弛: 有些小朋友先天有全身韌帶鬆弛的現象,此種現象不限於足部,在足部以外的關節也會發生;另外懷孕後期時,嬰幼兒在子宮內肢體活動不靈活,有時候會有俗稱『壓胎』的情形,就會造成韌帶鬆弛。 3、遺傳因素: 有研究報告指出,扁平足具有遺傳性,也就是說扁平足的父母,較有可能生出扁平足子女。 4、性別: 在國外有關扁平足發生率文獻,都是女生略多男生;在我們台灣所做的小朋友研究中發現,扁平足的比率反而是男生略高於女生。 後天性...